10月1日上午,笔者从县城出发,慕名赶往距离城区20多公里大鲵繁养技术研究中心,在那里,有一个新型大鲵科学繁养基地。车子行驶在郧漫省道上,虽已入秋,路旁绿化带的白杨树林还没有褪去绿色,松柏也依旧苍翠,一片片规划建设中的新农村生态示范区已初现端倪,空气之中飘着淡淡的野菊花香,一路上美景应接不暇。
下车,经过一段通村水泥公路,再迈过田间的沙土小道,便看见大鲵繁养基地偎依在黄龙山脚下,旁边是一条山水流下汇成的小溪。笔者应基地主任胡克俊的邀请,在全身乃至鞋底板都喷洒过消毒液后,笔者见到了珍贵的成都娃娃鱼。
基地清凉,泉水叮咚。这里有大小几十个养殖池,池内是引进的溪水,常年流动,专养娃娃鱼。因为成都娃娃鱼生性好静,喜阴湿环境,所以选择下面养鱼,上面住人。
建立大鲵养殖场 缺乏技术经验遭失败
胡克俊向笔者介绍:“成都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有 “水中人参”和“软黄金”之称。野生成都娃娃鱼不能自由买卖,人工成都娃娃鱼养殖因其自身发育、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等因素,产量低,市场上持续供不应求。但近年来,成都娃娃鱼的养殖受到广泛的重视,是很有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效益非常可观。为了养好成都娃娃鱼我吃了不少苦。”
1999年秋,他同亲戚在城关镇激浪河村自家后院挖了个大水池,放置一尾从陕西购回九两多重的大鲵进行简单粗犷性试养后,于2004年正月竟然长到8斤多重,从那时起,他对大鲵养殖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2004年5月中旬,他投入18万元,又从其他地方先后引进亲本种鲵58尾,专采取工厂立体化试养繁殖模式。并办理了成都娃娃鱼经营利用许可证,正式开始采用工厂立体化训养繁殖模式。由于前期缺乏经验,没多久,大鲵得了鱼瘟,只有二三十条存活了下来。加之那里水源、生态质量不是很高,成都娃娃鱼的生长状况都不是很好。
刻苦钻研 成为养殖专家
养殖失败的胡克俊,痛定思痛,他认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于是决心学习养殖技术。
2005年,胡克俊经朋友介绍到湖南长沙较大一家大鲵养殖厂学习,白天跟饲养人员学技术,晚上回去翻阅大量关于大鲵养殖的各种书刊杂志。此时胡克俊也深知,对于养殖娃娃鱼这行来说,科学技术和长期亲身的训养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近五年来,在研究过程中他共损失大小鲵68尾(包括仔苗),重量达300余斤,总价值37万余元。才精确地掌握了大鲵繁殖、养殖一整套属于自己的特色技术。胡克俊笑道:“与长期亲身在训养繁殖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和所掌握的繁养技术相比,这些前期投资绝对是赚了!”
携带技术 回乡埋头再发展
长期的钻研,胡克俊已非吴下阿蒙,他自信地说:“目前,我可以将大鲵种鱼存活率提高到98.5%,仔苗水霉病、成鲵摇摆病、出血病等绝症病根治率可达95%;特别是可让雌雄发育同步率高达90%以上,平均高于专家们所讲的60个百分点,这就是研究成果。”
2010年,胡克俊带着自己所学得到的研究成果回到家乡。养殖成都娃娃鱼,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因此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养殖地点的选择。通过对我县原始生态处近半年的实地考察,最终发现,这里水系矿物质含量指标对成都娃娃鱼生长发育都是极为有利,非常独特。距这里上游100米处有一座30亩水库,蓄水量在20万立方米,承包下来可供千尾种鲵饲养鲜活饲料,大大降低养殖种鱼生产成本。胡克俊便在这里率先建立成都娃娃鱼科学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