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及病因:该病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在娃娃鱼的捕获、运输、放养时, 身体受到机械损伤, 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 病原菌乘虚而人侵体表, 引起娃娃鱼发病。
2、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娃娃鱼的幼体和成体。无明显的季节流行,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3、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的娃娃鱼全身肿胀, 呈充血发炎的红斑块和化脓性溃疡。病蜕体表常出现不规则的红色肿块, 发病初期于红色肿块中央部位有米粒大小的浅黄色脓包, 并逐渐向周周皮肤组织扩散增大。当脓包穿破后, 便形成较大的溃烂病灶。解剖发现, 腹水增多, 肝脏肿大有出血点, 肠组织糜烂、溃疡, 各器官出血性坏死。用40gL-1的多聚甲醛固定大鲵组织, 石蜡切片, 染色, 光镜观察组织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形、玻璃样变和坏死崩解, 大量红细胞变形、碎裂溶解, 呈溶血性贫血, 血液中白细胞极少, 无白细胞浸润现象。
4、预防与治疗
预防:每隔10~15天, 水体用“ 鱼虾安”或“ 菌态康”消毒1次, 同时在饵料中添加10g.kg-1 的“ 鱼病康-Ⅰ”,连续投喂2d。注意在换水、清池过程中, 要防止操作时损伤娃娃鱼的皮肤, 否则病菌通过体表伤口入侵感染。另外, 勤换新水, 也是预防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治疗方法:
⑴在体表溃疡处涂抹氯霉素软膏。
⑵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或链霉素、氟哌酸一般每天用药量为15g.kg-1 肌肉注射。
⑶每公斤娃娃鱼体重用增效联胺50毫克埋入鱼块中投饲, 连续5天。
⑷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氯异氰脲酸钠0.3克或双链季铵盐0.2~0.5毫升兑水全池泼洒以巩固治疗。
⑸发病较轻者, 一般添加10g.kg-1 的“鱼病康-Ⅰ”在饵料中, 连续4~6d,治愈率达90%以上。